从正文移动 移动到主菜单

产业焦点

  • Home
  • 潜力产业及选址
  • 最新产业信息
  • 产业焦点
[能源] 韩国电池行业 – 谋求以政策扶持增强竞争力
创建日期
2025.11.07

电池行业动向

电池行业进入稳定增长期:危与机同时并存

     电池行业属于高增长行业,尽管电动汽车市场存在鸿沟(Chasm)且增长势头放缓,其年均增长率依然超过20%。较之于过去的爆发式增长,虽然略显疲态,但提高IT设备便利性的无线化趋势仍在持续,而且推广电动汽车对实现碳中和目标不可或缺。特别是近年来,为了解决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问题并建设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储能系统(ESS)电池需求激增,同时城市空中交通(UAM)、无人机、机器人等新市场也催生新的需求。毫无疑问,电池是一个肩负未来的朝阳行业。本届新政府也认识到其重要性,在123项国家课题中提出"建设能源高速公路"和"能源大转型"等计划,有望刺激内需。
     然而,尽管全球电池行业持续增长,韩国电池行业的未来也并非一片光明。目前,中国的强劲增势主导着全球电池行业发展,2025年上半年中国在全球市场上的份额超过77%,2025年第一季度更在海外市场上也首次反超韩国。这主要是由于欧洲作为主要市场,其消费者越来越青睐中低价位电动汽车,促使低价的中国电池装车量增加。自2024年第二季度起,韩国电池行业的份额逐渐被中国挤占。与此同时,中国电池在欧洲的市场份额从47.6%飙升至60.7%,价格竞争也愈发激烈。
     不过,情况也并非全部利空。韩国电池在美国市场上保持着高达49%的份额,而中国电池的份额则从18%跌落至11%,体现出先期投资的显著成效。特朗普政府上台之初,外界曾担忧通胀削减法案(IRA)的补贴可能会被取消,进而对提前赴美投资的韩国企业造成负面影响。然而,经过官方民间合力传达业界诉求,最终《预算调整法案 (OBBBA)》中保留了IRA原定的电池先进制造生产税收抵免政策(AMPC)。这不仅消除了业界的不确定性,更为在美国建立稳定生产环境奠定了基础。

全球电池争霸

中国的威胁:天量政府补贴、成本竞争力、供应链掌控

     全球电池争霸已经演变成韩中两强局面,中国企业的攻势尤为猛烈,除了欧美市场之外,两国还在东南亚市场上争相抢占先机。在“自建自造”的政策基调下,中国正在推行强有力的政策,以扶持国内电池行业。
글로벌 배터리 기업 및 현황
企业名 现状
LG新能源 与现代汽车成立印尼合资法人,建设卡拉旺电芯工厂
三星SDI 在马来西亚芙蓉市建设小型电池第2工厂,推动增加圆柱形电池产量
宁德时代 在印尼投资生产10GWh电芯,扩大电池上游领域投资
比亚迪 在泰国和印尼等地建设电动汽车厂
     最具威胁性的是天量政府补贴。在“中国制造2025”的引领下,中国将电动汽车和电池列入十大重点战略行业,到2023年已经补贴了约320万亿韩元。除此之外,中央和地方政府还通过土地供应和融资贷款等方式积极扶持企业发展,更依托全球第一大内需市场实行白名单制度,为爆发式增长奠定了基础。由此,中国培育出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全球领军企业,而这些企业如今在全球市场上对韩国构成了威胁。

未来课题

扶持确保价格竞争力和投资能力

     中国电池及材料已陷入“出血竞争”,韩国电池行业的当务之急是要确保价格竞争力和未来投资能力,比如研究开发、设施投资、人才引进等。由于电费昂贵和资源短缺等原因,相较于中国的生产环境,韩国企业面临结构性劣势。加之带动电动汽车和储能系统等需求的补贴政策不足,导致韩国电池行业处于艰难时期。为让韩国电池企业在全球市场上能以平等的条件进行竞争,需要破格性政策支持和研发投资。

金俊洙专任(jskim@k-bia.or.kr)
韩国电池产业协会政策企划室

<本文内容可能与KOTRA的观点和立场不一致。>

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