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焦点
- Home
- 潜力产业及选址
- 最新产业信息
- 产业焦点

韩国人工智能产业现状
预计在2025年,韩国AI市场规模将同比增长12.1%,规模将达到34,385亿韩元,年均增长14.3%,并在2027年将达到44,636亿韩元(IDC Semianua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racker,2023)。尤其是信息通信、制造、医疗、公共/国防、金融、教育等行业将成为主要AI应用产业领域,韩国政府也为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创造新商机,将会持续增加投资力度。

韩国人工智能技术现状
韩国企业拥有的人工智能技术当中,视觉智能(30.1%)占比最高,其次是推论及知识表达(25.1%)、语言智能(12.8%),并在各大领域中,应用AI基础的图像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为业务自动化和效率化做出巨大贡献。通过提高AI的逻辑思考和推论能力、基础设施及数据处理能力,预计将在更广泛的产业领域中加快创新。

旨在提升国家AI竞争力的AI基本法制定及展望
AI基本法和欧盟AI法案(AI Act)的共同点是,采取了基于风险的接近方式,旨在事先预防潜在风险。但是AI基本法在限制对象和范围、制裁力度上存有差异。首先,欧盟AI法案根据风险水平氛围"不可接受风险(Unacceptable Risk)"、"高风险(High Risk)"、"有限风险(Limited Risk)"、"低风险(Minimal Risk)"等4个级别,而AI基本法则着重于AI带来的"影响",将人工智能分为"高影响人工智能(对人类生命、身体安全及基本权利产生重大影响或风险的人工智能系统)"和生成型人工智能(模仿输入数据的结构和特点,生成图文、视频等各种结果的人工智能)”2种,同时还在定义受限对象时,将"人工智能开发事业者(开发并提供人工智能的)"和“人工智能应用事业者(应用人工智能提供产品或服务的)"统称为“人工智能事业者”赋予了共同的义务,而这也与欧盟AI法案有所不同。欧盟将受限对象具体分为高风险人工智能供应商(Provider)、分发商(Deployer)、进口商(Importer)、流通商(Distributer),赋予了不同的义务。
其次,韩国AI基本法仅对“以国防或国家安全为目的开发应用的人工智能“制定了例外规定,而欧盟AI法案的例外对象范围更广,包括了国防、安全、上市前研究/测试/开发、科学研发、纯私人非专业活动等。
最后,韩国AI基本法没有考虑企业、技术及服务规模,只有最高3000万韩元的罚款规定。而欧盟AI法案中规定,根据企业规模处以最高全球销售额7%或3500万欧元的罚款。可见在其制裁力度方面也存在差异。
综上所述,与欧盟AI法案相比,韩国的AI基本法的主要问题可以归结为"限制内容和义务较为笼统"、"例外规定"、"没有先发制人的制裁力度和分级适用标准"等,而因上述不确定性存在引发副作用的可能性。但是韩国AI基本法的重要意义在于,从政府层面制定了关于AI技术及产业振兴的政策制定依据。AI基本法的限制对象及范围、履行义务的标准及程序等可通过下级法律法规中规定。风险管理、确保高影响人工智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用户保护等内容也将通过指导方针和公告来进一步具体化。AI基本法将于2026年1月正式实施,在之前韩国科学技术信息通讯部成立了由产业界、学界、法律界专家组成的民官联合协议体(下级法律法规整理组织),计划在今年6月内制定下级法律法规草案。期待通过韩国政府及相关机构快速推进各项业务,消除AI基本法的不确定性,提高企业的可预测性,促成民官层面的大规模投资。
金泰亨本部长(thkim@aiia.or.kr)
韩国人工智能产业协会
<本文内容可能与KOTRA的观点和立场不一致。>